2022年11月,卡塔尔世界杯掀起热潮,赛事周边产品销量激增,带动全球“足球经济”热度飙升,中国制造占比超七成,成为赛场外的隐形赢家。
本届世界杯开始前,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义乌已悄然打响“商战”。据义乌海关统计,2022年前8个月,义乌出口体育用品38.2亿元、玩具96.6亿元,同比增长显著。从西班牙国旗到卡塔尔吉祥物拉伊卜玩偶,义乌制造占据全球世界杯周边市场70%以上份额。
“订单从5月开始暴增,光是足球就出口了50万个,球衣超200万件。”义乌奥凯体育创始人吴晓明感慨,“疫情打乱了采购节奏,但中国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让我们抓住了机会”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分析:“世界杯需求带动了中国制造的VR设备、高清电视等高端产品出口激增,显示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”。
球衣成最大爆款
抖音电商数据显示,11月17日至23日,球衣销量同比增长513%,女性买家占比超四成,德国、西班牙队服最受欢迎。京东平台球衣成交额一周内增长3倍,广东、北京等地球迷“氪金”最猛。
吉祥物“拉伊卜”霸屏
被戏称为“馄饨皮”的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,在抖音直播间单周卖出近7万件,环比增速超2000%。网友调侃:“买不到梅西同款,先买个吉祥物解馋!”
氛围组装备销量翻番
京东数据显示,世界杯装饰品销售额环比增长200%,窗贴、旗帜等卖到脱销;酒具、喇叭等道具销量增长超50%。甚至有球迷晒出“观赛帐篷”,推动中国露营设备出口增长。
电商平台“花式带货”
抖音、京东等平台推出“看球+购物”模式,蒙牛、阿迪达斯等品牌直播间销量环比翻倍。抖音电商负责人表示:“球迷边看直播边下单,即时消费需求爆发式释放”。
情感经济“收割流量”
“这是梅西、C罗的最后一届世界杯,粉丝愿意为情怀买单。”义乌金尊文体销售经理陈先春透露,印有球星名字的钥匙扣、纪念币订单激增50%。
物流专线“神助攻”
义乌9月开通“世界杯专线”,商品20天内直达卡塔尔,时效提升20%。菜鸟物流专家胡斐称:“专线让义乌小商品与全球球迷‘零时差’连接”。
中国设计走向台前
义乌丹娜丝公司原创设计的32强球队文化衫,吊牌首次印上自有品牌,销量突破200万件。“我们融入了国家队元素,但花纹全部自主设计,避开版权风险。”创始人温从见自豪地说。
授权商品“身价翻倍”
FIFA官方授权的“胜利荣耀金球”、周六福世界杯首饰等高端周边走红。国金黄金负责人透露:“每售出一套授权商品,我们捐赠1元支持青少年足球”。
国内市场“接棒爆发”
外贸订单收尾后,商家转向内需。吴晓明备货50万个足球,温从见囤积30万件球衣。“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时,国内订单两天就卖光,今年我们准备更充分”。
警惕“山寨陷阱”
FIFA知识产权指南明确,未经授权使用世界杯标志属侵权行为。专家提醒:“购买周边时认准官方授权标识,避免买到‘三无产品’”。
把握“长尾效应”
赛事结束后,收藏类商品或成新热点。京东数据显示,世界杯纪念币、收藏足球销售额持续增长。
中国制造启示录
“从代工到原创,从义乌到全球,世界杯周边热销印证了中国供应链的升级。”体育营销专家分析,“未来中国企业需更注重IP开发与品牌建设,才能在国际赛事经济中掌握话语权”。